無數香港人供奉的「有求必應」嗇色園黃大仙祠,今年剛好建祠一百周年,1月27日本來是大慶的日子,可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慶典不能大辦,只在園內的經堂前舉行簡單放花炮儀式,連主禮嘉賓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也沒有到場,只作錄像演說,整個儀式以Facebook直播。
再過兩天便是大年三十晚,傳統上必有大批善信到黃大仙祠,當踏過凌晨零時,大年初一新正頭一到,立即向黃大仙爭上頭炷香。可是,亦因疫情關係避免人群聚集,上頭炷香宣告取消,新春期間並會控制人流。
嗇色園百年慶典,園內展示了一些歷史圖片,其中一張是1921年在竹園建祠初期所拍攝,原來是一組由竹棚建成的簡陋建築物。追源溯古,香港黃大仙祠香火是傳自廣東,當中有一段發展故事。
黃大仙原名「黃初平」,晉朝丹溪人。15歲放羊時,遇上道士,見本性善良便收他為徒,並帶到浙江金華山石室修道,一修便40多年。哥哥黃初起數十年一直尋找弟弟,後來在金華山尋獲,兄弟相見後,哥哥問弟弟:「不是在放羊嗎,羊在哪裡?」黃初平指著白色的石頭說:「就在那兒」,並喊道:「起來!」眾多的白石頭一瞬變成山羊,於是有「叱石成羊」的典故。
金華山有傳說:南宋末年兩位少帝逃亡,藏匿金華山七日,兩少帝及楊鎮等人逃離金華山時,曾攜走黃大仙像並帶至廣東。另外亦有一說:東晉葛洪曾在廣東羅浮山建黃大仙神像供奉,若按此說,黃大仙在廣東的香火有1600年歷史了。
傳說難稽考,但今天廣東的羅浮山、西樵山、廣州芳村花地,都有供奉黃大仙。最著名的是芳村花地古祠路的赤松黃大仙祠,該祠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其前身是供奉黃大仙的「普濟壇」。據說黃大仙屢屢降乩賜藥方,救人無數,靈驗事蹟廣為流傳。黃大仙祠1919年曾被政府改為孤兒院,後又重建。至1997年在原址正式復建黃大仙祠,即今日已見規模的廣州黃大仙祠。
稔崗西樵山「普慶壇」赤松黃大仙祠,始建於1901年,創建人為梁仁庵道長,設有醫藥局提供醫藥服務。1915年梁道長等人敬攜黃大仙畫像、靈簽、藥簽到香港闡教,並建成「普宜壇」。此即今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的前身。
香港最早的黃大仙廟是1921年所建的嗇色園「赤松黃仙祠」,座落於竹園村二號。祠前的石碑坊上,書有「金華分跡」四字。黃大仙祠1993年經過重建,嗇色園董事局主席黃允畋於《開會詞》中說:「回朔本園成立之初,於1915年自廣東西樵普慶祖壇,奉迎黃大仙師寶像蒞港,開壇於灣仔,闡揚教化。」可以證實,黃大仙神像是從廣東西樵山奉迎到港。
嗇色園由1921年創立至今,一直致力於宗教、教育、醫療、文化及社會服務,並設有緊急援助基金,救急扶危,深受普羅大眾擁戴。適逢2021年為該園一百周年紀慶,除了繼續秉持「普濟勸善」的宗旨,廣施善行,造福社會,亦會堅持宣道弘法,讓更多善眾了解黃大仙師信仰精神。
嗇色園的建築物有三合土建的,有木建的,將來會有一座獨一無二由玻璃建成的「財神殿」,但因疫情影響,未能在百年大慶時落成,另一尊新建月老像基本完成,料兩三個月後,嗇色園將會煥然一新。
踏入辛丑牛年,雖然不能到黃大仙祠上頭炷香,但善信們若遵奉大仙教晦:「普濟勸善」,也將得護佑,有求必應!
畢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