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國際結算銀行高級別會議圓滿舉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與國際結算銀行合辦的高級別會議11月28日在香港萬豪酒店圓滿閉幕。會議匯聚超過300名嘉賓,包括逾20位現任與前任央行行長、環球、地區與本地金融機構的行政總裁,以及來自香港及亞洲其他地區的專家。

此次是香港自疫情以來首次舉行中央銀行行長級別的大型會議,同時也標誌著金管局成立30周年和國際結算銀行亞太區代表辦事處在香港成立25周年。

人行:優化跨境人幣政策 鞏固港國際金融地位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會議上表示,人行堅定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不斷優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體系,強化香港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打造亞太地區金融科技樞紐和可持續金融中心。中國積極順應國際投資者的需求,為直接投資中國金融市場提供便利,「滬深港通」、「債券通」、「互換通」等平穩高效運行,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投資管道。而香港在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連接內地和國際金融市場的橋樑。近年來,人行在順應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制度安排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等國際貨幣功能穩步增強。總的來看,人民幣已初步具備了國際使用的網絡效應,為境內外主體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貨幣選擇,有利於為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提供便利、降低匯率風險和匯兌成本。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全球資金正以驚人的速度和規模跨越國界流動,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為企業帶來更多資金、投資機會和經濟增長,但同時也令經濟面臨潛在的震盪和脆弱性。他呼籲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必須繼續合作,共用知識、情報和協調政策,以確保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韌性。去全球化和脫鈎可能加劇經濟不平衡和區域差距,各國可能面臨市場管道、投資和技術的減少。這種經濟分裂還可能加劇地區之間的緊張和衝突。國際合作在金融領域至關重要,認為有助確保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韌性。摩根大通亞太區行政總裁Filippo Gori亞洲是全球化受益者,許多海外機構和投資者紛紛注資,貿易及服務業發展迅猛,反映區內市場潛力巨大。亞洲超過四成經濟體碳排放量大,碳融資同樣不在少數,綠色經濟發展逐漸佔據主導地位,預計電動車、太陽能發電將是地區發展機遇。瑞銀財富管理亞洲區主席盧彩雲表示亞洲存款率較高,高淨值人士數量增速較快,料未來有大筆資金流入,相信可提振消費、改善本地債券及貨幣表現,特區政府可推出政策吸引家族辦公室業務,以吸納資金。面對高利率環境,盧彩雲認為,利率長期走高令信貸萎縮,借貸成本高企,企業利潤、投資意欲及消費情緒受壓,從宏觀角度來看是巨大挑戰。她指出,貧富差距問題不容忽視,對於能源需求上漲,總體保持樂觀態度。

中小企在經濟增長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忽視。螞蟻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井賢棟表示,數碼化在中小企掀浪潮,現在參與跨境貿易的中小企不在少數,需要在不同平臺進行跨境支付,其中外匯風險難以忽略,相信在利用人工智慧及科技處理財資問題的角度有很多機遇。央行數碼貨幣(CBDC)對中小企非常重要,有助加快交易結算。

亞洲央行遏通脹防風險 值得借鏡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是次高級別會議除了標誌著金管局和與國際結算銀行亞太區代表辦事處的成立周年,同時也印證了金管局與國際結算銀行以及環球央行的緊密合作關係。在當前錯綜複雜的環境下,這種協作精神對維護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健及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亞洲各國政府在思考未來的發展道路時,也需要記住合作的重要性,需要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共同努力

國際結算銀行總裁Agustín Carstens表示:「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們見證了亞洲的卓越成就。許多亞洲央行在應對區內通脹和金融穩定風險方面也做得相對而言比較成功。這主要得益於他們在過去數十年來在建立和加強宏觀金融穩定框架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國際結算銀行是亞太地區各國中央銀行堅定有力的合作夥伴,我們將繼續協助他們推動相關工作,以及支援他們在亞洲和全球範圍內的數位創新。」亞洲區擁有世界五大經濟體的其中三個,即中國、日本和印度。展望未來,Agustín Carstens坦言亞洲區也面臨不少挑戰,如增長放慢、人口老化,以及氣候變化等,BIS將繼續與亞太地區的合作夥伴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未來貨幣/穩定幣推動金融創新應用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Ravi Menon表示,未來的貨幣體系將由3個關鍵部分組成,分別是央行數字貨幣(CBDC)、代幣化銀行負債和受良好監管的穩定幣。他續稱,未受規管的加密貨幣,即意味著無法保值,沒有人會把畢生積蓄投放在這些東西上,人們買賣只是為了賺快錢。因此,若私有加密貨幣不符合監管,瑞典中央銀行行長Erik Thedéen指出,瑞典的電子支付相當盛行,笑言自己的子女未接觸過實體貨幣。但很多歐洲國家仍以現金為主,電子支付要普及仍需要時間。他又稱,瑞典央行準備未來在跨境支付上接入歐元,但作為細小的外向型經濟體,難以牽頭。

印度儲備銀行副行長M. Rajeshwar Rao稱,如果央行數字貨幣夠滿足用戶需求,並使用現有技術和基礎設施,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功。他認為,網路安全和彈性也是央行數字貨幣更加值得信任的關鍵問題。最終會退出舞臺。

調控物價/物價回落緩慢 多國央行:幣策未宜鬆

全球多個先進經濟體都面對通脹率高企,但經濟增速放緩的局面,同時也為央行的工作帶來挑戰。國際結算銀行總裁Agustín Carstens表示,為了控制通脹,中央銀行迅速上調利率,令利率維持於限制性水準;不過,由於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並非即時生效,相信仍然需時大約6至9個月,以觀察迄今為止的緊縮措施是否足夠。

英倫銀行副行長Dave Ramsden表示,根據英倫銀行經驗,實施貨幣緊縮政策(QT)對10年期國債孳息率的影響只為10個基點左右,形容影響相當輕微。另方面,他相信有需要維持限制性貨幣政策一段較長時間,才能令通脹回落至2%的目標水準,預計要到2025年才能達成目標,較原來預期推後一年。

中東戰事為通脹重大變數

西班牙銀行行長Pablo Hernandez de Cos亦說,相信2024年和2025年都會維持限制性貨幣政策,中期而言相信足以達至2%通脹目標。但他認為仍存變數,其中一個重大變數是現時的中東戰事會否擴大,並對歐元區經濟構成影響,故此央行必須根據經濟數據的變化而適時調整政策。

澳洲儲備銀行行長Michele Bullock說,當地通脹水準在最近9個月有所改善,由於服務業通脹的回落速度較慢,預期到明年底時通脹水準將為3.5%左右。另方面,在實施限制性貨幣政策之後,澳洲的金融系統仍然維持穩健,在實施過程中,央行也要顧及當地的就業率,確保市民仍有能力償還按揭貸款。

泰國銀行行長Sethaput Suthiwartnarueput表示,泰國的通脹於去年升至接近8%高位之後開始回落,而且回落速度較快,最近已回順到1%至3%的目標範圍。在貨幣政策方面,泰國央行也盡量以循序漸進、小心謹慎的方式處理。

貝萊德副主席及瑞士國家銀行前任主席Philipp Hildebrand表示,貨幣政策轉變、貿易受到限制、人口出現老齡化、供應鏈受限等因素衝擊下,銀行需要調整政策以確保利潤。澳洲儲備銀行前任行長Philip Lowe認為,在氣候變化、能源問題、地緣政治衝突下,供應和需求出現變化,未來幾年將面對更嚴峻的挑戰。他強調,央行必須為市場注入信心,讓他們相信通脹可以迅速受控,「否則下次危機來臨時便不會有人信任你!

近年國際金融市場波譎雲詭,當被問及「有哪些因素讓你夜不能寐?」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Surendra Rosha和瑞銀財富管理亞洲區主席盧彩雲均表示,金融詐騙令人頭疼,事關一旦所屬機構有客戶或賬戶涉案,便會有大量後續程式要處理。至於摩根大通亞太區行政總裁Filippo Gori,打擾他睡眠的是來自美國的電話,打趣道:「如果你和美國公司有生意往來,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金管局與國際結算銀行11月27日舉行歡迎晚宴,中國人民銀行前任行長周小川主題演講,為會議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