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人愛吃傳統「泥蟲」老饕視為海上冬蟲草

在廣東台山沿海一帶,有一款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泥蟲」,當地人常用它來烹製美食。形如蚯蚓但生長在海邊泥灘的泥蟲,是一種海洋生物,被老饕視作海上冬蟲草。泥蟲曾是有錢人過年美食,貪其鮮味外,還因相信有壯陽功效。

在海邊泥灘的泥蟲是一種海洋生物,台山人愛用來入饌。 泥蟲營養價值極高,是台山人愛吃的傳統食物之一。

泥蟲生長在沿海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的灘塗上,身長二三寸,外形粗陋,黑褐色,粗者如食指般,細者似稻莖,約有手指長短,還有一條長一二寸,細如火柴梗、伸縮自如的「尾巴」,形似釘子,故又稱為土釘、泥丁。泥蟲需用清水沖洗幾遍,將黏在泥蟲表面的泥漿沖洗乾淨,再用剪刀剪去帶小尾巴的一頭,用筷子頂着另一頭往破口處這邊翻過來,摘除內臟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在烹調前,必須用清水沖洗黏在泥蟲表面的泥漿沖洗乾淨。 沖洗後用剪刀剪去帶小尾巴的一頭,再用筷子頂着另一頭往破口處這邊翻過來。 摘除內臟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在台山,當地人喜歡用海鮮烹調鹹湯圓,以配有泥蟲的為上品。泥蟲有天然味精之稱,其鮮甜爽脆為湯圓生色不少,所以海鮮鹹湯圓已成為飯市和宵夜最暢銷的美食。同樣受歡迎的還有泥蟲煮酒、泥蟲粥、泥蟲米粉等。泥蟲外形雖核突,但口感竟似象拔蚌,肉質脆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極高,即搓即煮的湯圓吸了海鮮味道,入味好吃。

泥蟲形如蚯蚓,外形不討好,但口感竟似象拔蚌,肉質爽甜。 泥蟲鹹湯圓、泥蟲煮酒、泥蟲粥是常見食法。

 

文:張一山
圖:黎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