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考古順德人愛吃生滾粥

「民以食為天」源出《史記》,這個搞笑版的四大發明粥粉麵飯倒符合華人的德性,是我們的comfort foods;那就先從粥說起吧。

中國已經有數千年食粥的歷史,有叫它為「稀飯」,古時也稱之為「糜」,現在潮州仍然保留這個稱呼,基本上,凡以粳、粟、粱、黍、麥等加水煮得糜爛便是粥了。袁枚在《隨園食單》這樣說:「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

廣東人愛吃粥,各地各有特色,先說順德這個魚米之鄉飲食名城,當地居民幾乎無粥不歡,粥店五步一樓,大都是生滾粥,就是一個有味的粥底,按食客的選擇,加上不同配料,掏一大勺粥在小鍋中快速將食材燙熟便立刻上桌,目的是保持粥夠燙熱而食物鮮嫩。粥底各有自家不宣的秘方,各有千秋,用米的種類也有不同。

先用鹽油醃米,有用生油的,豬油的或加皮蛋的,然後有魚湯底、豬骨湯底、雞骨湯底等等分別,裏面少不了陳皮和老薑,也有加白果、腐竹等,講究的更會用上乾瑤柱,明火一同煮上三四個小時,米粒爆出米花,逼出裏面的膠質,熬成的粥口感綿糯稠滑;配料更是五花八門,選擇繁多,因應當地就近的出產或市場供應而有出入,較大路的是雞肉、豬肉、牛肉、魚肉等等。

順德特色喝米酒伴粥

老鴨在順德居住時獨愛居所附近一間前鋪後居的家庭小店,只開早上六時到十時早餐,和晚上八時至十二時夜消,店前總養着兩盆鮮活蹦跳的泥鰍和黃鱔,即劏即滾,粥面灑上葱花,香而不腥,雖然多骨,但那種鮮甜,筆墨難以形容。

說到魚粥,也有另一個經驗,有一天清晨當地友人駕車把我接到一間城隆廟,廟旁空地有一檔賣粥的,規模頗大,早已坐滿了客人,我們一行10多人留了一張大圓枱,各人挑了粥料,師父手法純熟,同時用幾個小瓦鍋一起煮,煮好了連瓦鍋上桌,小瓦鍋的缺點是傳熱慢,缺點也是優點,散熱也慢,放在客人面前的粥在鍋裏還不停的滾,歷久不完。還有特別的是主人點了一尾10來斤的大鯇魚(又名草魚,是廣東四大家魚中排名第一,最大可以養到35公斤,肉質肥嫩,味道鮮美),放在圓桌中間,魚口還在—張—合,魚肉片成蝴蝶雙飛狀,排在魚骨上,魚腩放在碟邊,有人隨即挾起魚片,略蘸豉油便往嘴裏放,也有人在粥裏稍灼—下,老鴨趁粥在耐熱的瓦鍋內還滾着,便把魚腩魚片往粥裏塞,友人訕笑說「魚生粥,僅僅熟」,這樣吃魚肉會很粗糙,我說我怕死,他答道我們順德人都愛吃鯇魚生,人口還不是不斷增加?

順德人有一個習慣,愛喝米酒伴粥,那天吃完了一頓非常愜意的早餐,已經微有醉意,晚上夜消還要另外一場粥會,是在屠場不遠處的粥檔吃體溫豬雜粥,就是趁半夜宰豬後立即把還保留體溫的內臟搬過來,現割現滾現吃,那感覺,那鮮味,記憶猶新,口水直淌。 

 

老鴨